Let's Talk Design / 設計論壇

設計論壇 Let's Talk Design

設計論壇 Let's Talk Design

 

策略夥伴富邦藝術基金會

論壇統籌:富邦講堂

論壇報名網址│富邦藝術基金會網站 www.fubonart.org.tw  (請直接點選下方各場次報名連結)

報名專線│(02) 2754-7998

論壇地點│台北花博公園爭艷館──設計廣場區Design Forum

今年,因應設計師週年度主題《FLOW》的發想,我們將以「流」的概念策劃論壇:如何讓自己縱身國際設計潮流,除了不被吞噬,更在其中悠然俯仰?又如何扮演「引流」的角色,讓自己成為連接國際與台灣的設計渠道,並讓設計成為一門生意?如同海洋中諸多洋流造就不同的豐富漁場,我們是否有能力,創造一個極具魅力的平台,讓頂尖的設計概念匯聚於此?如果設計的理論與學說紛紜,我們要繼續莫衷一是,還是拋下浮標,記錄流向?

每一位設計師,似乎都是滋養設計之海的單一涓滴,但背後多元的養成背景與風土,都決定任一涓滴的續航力,當眾多設計師齊聚台灣設計師週,讓我們一起吸收設計師的多元、敏銳的思考。

 

闖關者,跨越洲際挑戰賽
  • 主題:闖關者,跨越洲際挑戰賽
  • 主講人:主持:吳東龍/與談:吳孝儒、張漢寧、簡大為(講師姓名依姓氏筆畫排列)
  • 時間:14:00-15:30
  • 地點:台北花博公園爭艷館──設計廣場區Design Forum
  • 內容簡介:

    此場講座已額滿,可至現場排隊候補

    2012/09/15(六)14:00-15:30


    面對世界、對岸,台灣設計師的機會在哪裡?
    是美感、獎項,還是通路?


    本場講座將邀請三個面向的國際獎項常客,與我們分享台灣設計師的國際闖關之路。

    年紀甚輕即將入伍的吳孝儒,作品「新台凳」入選2009年米蘭設計展,接續登上了法國版的《美麗佳人》雜誌,更獲得法國建築師的青睞,投資生產。如何透過一件文化力極強的作品由台灣出發,在國際發揚台灣在東方設計的發言權?

    而張漢寧,媒體口中的設計獎金獵人,勇闖洲際挑戰賽的方式,是與英國知名通路商進行合作開發,定期在歐洲發表創新的生活用品。除了近年獲得許多國際知名設計大獎,張漢寧更有對岸的設計經營經驗,沒有生產和通路,是否就沒有設計?

    奇想創造是華人地區極具指標與影響力的設計創新顧問公司,不論發展商品、服務或商業模式,皆致力追求破壞式創新,每件作品都能超越美學思考,深究材料或技術創新內涵,屢獲國際大獎肯定。然而追逐國際獎項背後的真正意義是什麼?透過奇想創造總經理暨首席設計師簡大為親自分享得獎進化論,我們將開始瞭解國際獎項的肯定,只是台灣中小企業敲開國際市場的門票,而門縫裡透出的不只是一家公司的生存契機,更是台灣國家品牌升級的曙光。

    邀您一起瞭解台灣的設計力分流至國際的策略,不但為自己的天份與才華寫下最佳註解,更引領設計新進突破的勇氣與力量。


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  【講者介紹】

    吳東龍│從事設計觀察的作家、講師、設計師,也是課程與書籍的規劃者。在多面向的設計工作裡,長期關注日本的設計場域,著有《設計東京》系列書籍,作品見於兩岸三地。現在是「東喜設計工作室」、創意聚落「地下連雲企業社」負責人。

    簡大為│現任奇想創造(GIXIA Group)總經理兼首席設計師,具有豐富的設計實務以及品牌與設計顧問輔導經驗,曾獲iF、Reddot、IDEA、G-mark等四大國際獎項。個人專長為品牌策略、設計管理、服務設計與設計思考引導。

    吳孝儒│目前於實踐大學攻讀設計碩士,已連續兩年參與米蘭設計三年館中心展出。2008年創立PiliWu-Design(吳氏設計)。

    張漢寧(桔米) │因在踏入設計業界前得遍國內外設計獎項,媒體戲稱為「設計獎金獵人」。創立「桔禾創意整合」,為台灣傳統產業進行產品開發與轉型,自創品牌「lucky rice」系列商品,主導設計的商品獲得IF國際設計大獎與紅點設計獎,並連續2年獲頒OTOP設計大賞,在國內外展會上屢創銷售佳績。

     

大器之路──以創造改變世界
  • 主題:大器之路──以創造改變世界
  • 主講人:Agnes Fries、王俊隆
  • 時間:11:00-12:30 (時間與地址異動,請留意)
  • 地點:樹樂集 2F (台北市民族西路33號,捷運圓山站一號出口,往民族西路方向步行約三分鐘)
  • 內容簡介:

    》已結束

    2012/09/15(六)11:00-12:30

    地點:樹樂集 2F (台北市民族西路33號,捷運圓山站一號出口,往民族西路方向步行約三分鐘)

    ※此場講座時間地址異動,請留意!


    設計師是企業救主,還是血汗勞工?

    設計師到底是什麼?今日的設計思考論述,將設計師的角色捧上神壇,彷若商業人士的救主,然而現實中許多時候,設計師竟只是企業裡的畫圖機器或是創意流程中的血汗勞工?我們這群充滿熱血與夢想的設計人,該怎樣面對這樣冷酷的世界?

    瑞典設計師 Agnes Fries 提出了一個趨勢與一個可能性。她指出過去受雇於企業的許多設計師開始跳脫體制,創造屬於自己的作品;過去常將藝術當做工業體系的附屬品,現在則努力將工業轉化提升為藝術精品。Agnes Fries認為,設計師可以順著這樣的思維與趨勢,嘗試將藝術的血液注入自己的創作流程與作品中。

    Agnes在本次演講中,將說明設計師該如何跨越不同的領域,以打造自己的專業之路,對於「大量生產」這個概念有著極大興趣的她,從商業倫理的觀點、生產者角度、受雇勞工的心理上深究,嘗試找出一種設計的方法,可以在上述三者中找到一個平衡,同時兼具美感、前瞻概念以及實用性。Agnes以自己為例,告訴我們她是如何從一位瑞典的藝術家變成丹麥的專業產品設計師,最後再將其對瓷器的熱情化為動力,成為中國景德鎮的瓷器設計師,這樣由藝術到設計,由設計到致力推廣陶瓷藝術與工業設計跨界結合的漫長旅程,其結果是讓這三種專業成為一可盈利且兼有社會意義的美好商品。

    且讓我們這群有時無力的設計師們,來聽聽Agnes的夢想、挫折與勇敢行動,讓我們聽聽她如何以創造改變世界,透過作品將心中的夢想傳遞給每一個人。

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  【講者介紹】

    Agnes Fries│瑞典藝術家,於丹麥學習產品設計。Agnes的專長在家具以及室內設計,但此刻,瓷器才是她熱情之所在。Agnes 說,手中做出的每一件設計產品,對她而言,都是也必須是邏輯與感官對抗與妥協之後的作品。從Agnes的設計中,我們可以看見、在地歷史、流行文化、藝術、文學等等之蹤跡,以及最重要的那,人的氣息。感性的Agnes 也有全然理性的部分,於是她有一半的工作時間,在企業中擔任設計思考與創新流程顧問。

引流者,在浩瀚的設計之海
  • 主題:引流者,在浩瀚的設計之海
  • 主講人:主持:馮宇/與談:胡至宜、黃世嘉
  • 時間:14:00-15:30
  • 地點:台北花博公園爭艷館──設計廣場區Design Forum
  • 內容簡介:

    》此場講座已額滿,可至現場排隊候補《

    2012/09/16(日)14:00-15:30


    與時俱進,是態度,更是生存之道。

     

    ppaper創刊於2004年底,當時以49元的親民策略,搭配統一超商通路,一舉成為台灣知名度最高的設計類雜誌之一;而北歐櫥窗成立於2002年,提供消費者北歐設計的通路品牌。這兩個行之有年的知名品牌,均成立於台灣民眾美感崛起的時代。當我們開始對國際設計思潮,或設計大師的最新動態有所嚮往;當我們在行住坐臥中,對更細緻的生活美感有所渴求,ppaper與北歐櫥窗,以「媒體」以及「代理」的形式,讓台灣對設計的敏銳度產生轉變。

    兩位知名品牌的經營者,將在馮宇的引導下,分享如何或在前、或趨近,擔任台灣與國際的設計引流者。此外,設計,可以是一門好生意嗎?尤其,台灣近期的微型設計雜誌、設計商品的零售小店蔚為風潮;當決定作一門設計生意時,該要有怎麼樣的判斷?

     

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  【講者介紹】


    馮宇│IF OFFICE負責人

    胡至宜│PPAPER International(沛報國際)創辦人,《PPAPER》 、《PPAPER Business》、《PPAPER FASHION》、《AANGEL》和《PPAPER SHOP》雜誌發行人。

    黃世嘉│1976年生、水瓶座。現任:Dreamhub CEO/忠泰生活開發顧問。曾任:北歐櫥窗總經理、台灣Skagen總代理、挪威Opera軟體公司商務發展經理、台北市電子商務協會(SOSA)專案經理。畢業於台灣大學工商管理系。著有:跨國採購(共著1998)、北歐魅力I.C.E.(2007)、洞悉狂想(2009)。

匯聚者,用設計呼朋引伴
  • 主題:匯聚者,用設計呼朋引伴
  • 主講人:主持:吳東龍/與談:Yadama Yu、廖軍豪
  • 時間:16:00-17:30
  • 地點:台北花博公園爭艷館──設計廣場區Design Forum
  • 內容簡介:

    報名此場講座

    2012/09/16(日)16:00-17:30


    如何讓共鳴轉為黏著度?

    每年秋天,氣候轉涼之際,Design Tide都與東京設計師週一起撩撥台灣設計師,或廣泛愛好設計的朋友,背起行囊成為「設計旅人」集聚東京。

    相較於東京設計師週,著重展現各種設計「概念」的平台屬性;Design Tide則像是設計師的聚會,更成熟、精緻、聚焦,並出現在被稱做Art heaven的六本木Midtown,與周邊的商店。本場講座,將由深入觀察東京設計動向、現況,以及台灣設計師密切接觸的地下連雲企業社負責人吳東龍,擔任主持人,並由台灣設計師週的總召廖軍豪,與Design Tide策展人之一的Yu Yamada,共同對談:設計師週到底是怎麼回事?一個展覽與城市對設計的理解、氣質是否有關?在展覽內容中,是否能望聞問切出設計師的集體體質?當設計成為顯學,展覽競爭者眾多,該如何保持獨特性持續勝出?

    從策展、議題、邀約、行銷策略,讓我們一次吸收東京頂尖的設計策展概念。

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  【講者介紹】


    吳東龍│從事設計觀察的作家、講師、設計師,也是課程與書籍的規劃者。在多面向的設計工作裡,長期關注日本的設計場域,著有《設計東京》系列書籍,作品見於兩岸三地。現在是「東喜設計工作室」、創意聚落「地下連雲企業社」負責人。

    廖軍豪│台灣設計師週總召集人。華碩電腦設計中心設計專案主任。台灣典型的工業設計師,而在典型的工作之餘,省思、探索設計與自身的關係,不斷嘗試各種可能性,如創作、參展、策展,保持自己起初對設計創作的愉悅和動力,期盼對設計的熱誠在現實的設計工作中得以不滅,更趨動創作與分享。

    Yu Yamada 山田遊│山田遊,生於東京,是“method”工作室的創辦人,曾擔任南青山知名設計店“IDEE SHOP”的採購,2007年創辦“method”工作室後,成為獨立採購人。也是運作東京“DESIGNTIDE”活動的主要單位“Eleven”工作室的總監。

紀錄者,《Design & Thinking設計與思考》
  • 主題:紀錄者,《Design & Thinking設計與思考》
  • 主講人:主持:羅穎怡/與談│蔡牧民、賴佩芸
  • 時間:16:00-17:30
  • 地點:台北花博公園爭艷館──設計廣場區Design Forum
  • 內容簡介:

    》此場講座已額滿,可至現場排隊候補《

    2012/09/22(六)16:00-17:30


    第一部台灣團隊拍攝的國際設計紀錄片《Design & Thinking設計與思考》,獲得國際好評:美國平面設計師協會執行長稱讚:「設計領域的一大貢獻。」紐約大都會雜誌認為:「這是一個很有野心的電影。」 

    而這部片也在探討近年興起的設計理論:「設計思考」(Design Thinking),也就是運用設計與設計師的方法,廣泛地解決在企業與社會中的各種問題。片中訪問了美國知名設計公司,更將鏡頭延伸到士農工商:創業家、企業家、教育家、單車族、廚師、科學家、政府官員、甚至是電影工作者,瞭解他們如何面對難解問題。另一方面,由於設計思考的理念和用途,當前在美國備受爭議,本片客觀地呈現各界對設計思考的正反意見,期望帶來更多的省思。

    這清一色都是台灣人的製作團隊,儘管年輕卻不畏挑戰,選了這個目前美國本土的最熱門話題拍片,拍出了這具有意義和啟發性的影片,獻給台灣和全世界。本講座將與您分享拍片的故事,與訪談的過程。

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  【講者介紹】

    蔡牧民│導演,自由創作者,2011年在舊金山創立Muris Media,與美國多家設計公司合作。2012年完成紀錄片Design & Thinking,受國際設計界肯定,並受邀於眾多國際企業如Google, Microsoft等企業放映。2012年回台灣成立Muris繆思有限公司,用影像的語言,說設計的故事。 

    賴佩芸│製作人兼創意總監,電影人兼廣告人,2011年與牧民導演一同創立Muris Media。擔任紀錄片Design & Thinking的創意總監,與牧民導演協力創作,受國際設計界肯定,並受邀於眾多國際企業如Google, Microsoft等企業放映。目前為Muris繆思有限公司的製作人與創意總監。

     

比得獎更重要的事──在角逐「世界設計之都」之前
  • 主題:比得獎更重要的事──在角逐「世界設計之都」之前
  • 主講人:與談:李俊明、吳翰中:、劉維公
  • 時間:14:00-15:30
  • 地點:台北花博公園爭艷館──設計廣場區Design Forum
  • 內容簡介:

    報名此場講座

    2012/09/23(日)14:00-15:30


    2016,當台北亟欲挑戰「世界設計之都」的同時,北京、香港、哥本哈根、布宜諾斯艾利斯、聖保羅、伊斯坦堡…,也一同躍躍欲試。台北,是否真有勝算?透過準備成為一座設計之都,我們的生活會有什麼改變?

    往前回顧,2008年獲選的世界設計之都—義大利杜林,因為政治、歷史的交叉,以“Flexibility”定義自己的城市;2010年韓國首爾,在韓戰50年之後,用“Soft City”為題,回溯自己的文字、顏色,大幅整治與建設城市;2012年芬蘭首都赫爾辛基,身為歐洲唯一沒有皇室的國家,以“Embedding Design in Life”獲選,訴求設計是每人每天的必須,而不是奢侈品;2014年,南非開普敦,這兩大洋的交會處與南非最古老的城市定位,打敗愛爾蘭、都柏林、畢爾包。

    國際工業設計社團協會(Icsid)舉辦的世界設計之都,評選目的在「把設計帶入生活」,鼓勵人們用設計來促進城市的社會、文化和經濟生活;甚至用設計改善人權、人民的生活;縮短城鄉差距。但每個城市對自己的再認識,與設計在城市中的落點,似乎也是關鍵。那麼,台灣提出“Social design”,將會用什麼樣的角度,重新認識與定位自己,詮釋城市與設計的關係?對自己的再認識,是否是比角逐國際榮耀更重要的事?

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  【講者介紹】

    李俊明│曾任遠見、Career雜誌資深記者以及世界地理、雅砌雜誌、CASA+雜誌總編輯、《2535》雜誌創意統籌,目前專事各種與旅行、建築、設計、博物 館、生活美學、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的寫作與演講。著有《我不在家,就在去博物館的路上》等書。

    吳翰中│《美學CEO》作者,「我們創造」事務所執行長。畢業自美國杜克大學MBA與台灣大學城鄉所,曾任職於亞洲開發銀行、全球文化遺產基金會、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、社會企業若水國際等。

    劉維公│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學士、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、德國Trier大學經濟與社會科學院社會學博士。曾任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專任副教授、台灣創意經濟促進會理事長,現任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。專長文化社會學、文化經濟、消費社會學、生活風格研究、當代社會理論、社會變遷。

Calendar/活動時程

E-papaer/訂閱電子報